9月9日,“揚稻6號(93—11)三十周年暨長江中下游雜交水稻高質量發展研討會”在江蘇揚州召開,中心副主任陳彥賓出席會議并致辭。江蘇省農業農村廳領導、國內科研院所和高校水稻育種栽培專家、企業代表共300余人參加會議。
“揚稻6號”是江蘇里下河地區農科所于1993年育成的優質多抗高產中秈稻品種,育成30年來對推動我國水稻產業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巨大作用。

陳彥賓副主任肯定了“揚稻6號”為我國雜交水稻產業發展做出的貢獻,并鼓勵與會科研人員和企業家要堅定不移地走“以我為主、立足國內、確保產能、適度進口、科技支撐”的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。抓準種業“卡脖子”關鍵核心技術和種業產業高質高效綠色發展的技術瓶頸,尤其是加強底盤性、原創性、基礎性課題研究,聯合攻關,加快研制一批具有突破性的關鍵核心技術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品種,為我國的種業現代化和糧食安全作出應有的貢獻。
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、胡培松,中國科學院院士錢前,隆平高科副總裁楊遠柱等分別就“秈粳雜交優勢利用”、“水稻分子育種實踐”、“水稻高產基因挖掘及分子設計育種”、“中國超級稻育種進展及未來展望”作主旨報告。
中國科學院院士謝華安代表會議作總結發言,他倡議長江中下游雜交水稻產業的發展一定要堅持問題導向、需求導向,圍繞產業的發展需求優化創新力量布局,強化原創性、引領性研究,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瓶頸,為水稻產業高水平發展注入強勁科技動能。
會議期間,參會代表還現場考察觀摩了揚稻6號和以其為父本配組育成的揚兩優6號,以及揚秈9A、緣88S等優勢雜交稻品種的田間表現。

